制冷是指用機械方法,從一個有限的空間內取出熱量,使該處的溫度降低到所要求的程度。這個過程是*熱傳遞來完成的。有關制冷的一些常用名詞術語簡單介紹如下:
1.1 溫度
溫度被用來表示物質冷與熱的程度,溫度的高低的程度可用溫度計來度量,如玻璃溫度計,管內的液體受熱后膨脹,液面升高,冷卻收縮后,液面降低,液面的高低表示溫度的高低程度。下面簡要介紹表示溫度值的幾種標準。
a.攝氏溫標 在標準大氣壓下,把水的冰點作為0度,沸點作為100度,在0度與100度之間均衡的刻成100格,每格為l度,以符號℃表示。
b.華氏溫標 在標準大氣壓下,把水的冰點定為32度,而沸點定為212度、二者之間均衡的刻成180格,每格為l度,以符號oF表示。
c.開氏溫標(又稱絕對溫標) 它以攝氏溫標為基礎、把水的冰點定為273.16度,水的沸點定為373.16度,理論上把物質中分子全部停止運動之點作為0度,以符號K表示。
常用溫標是攝氏、華氏、開氏。它們之間的換算公式如下:
華氏換算攝氏:
攝氏換算成華氏:
開氏與攝氏的關系:
T= t + 273.16
式中: T:開氏溫標,K; t:攝氏溫標,oC。
1.2 熱量
物體溫度的高低表示了物體的物質分子熱運動劇烈的程度,溫度的高低也表示物體所具有能量的高低,這種能量稱為熱能。當溫度不同的兩個物體相接觸時,兩者溫度逐步趨于一致,發生了熱能從溫度較高的物體向溫度較低的物體轉移,此時物體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稱為熱量。常用的熱量單位有:
a. 卡 在標準大氣壓力下,將 l克的水加熱或冷卻,其溫度升高或降低l ℃時,所加進或除去的熱量稱為l卡,以符號 cal表示。因卡的單位太小,工程上往往采用其1000倍的千卡或大卡來表示。具符號為kcal。
b. 英熱單位 在標準大氣壓下,將11b(磅)(11b=0.454kg)水加熱或冷卻,其溫度升高或降低華氏溫度l oF,所加進或除去的熱量稱為一個英熱單位,其符號為Btu。
c. 焦耳
在單位制中,取熱量單位與功的單位一致,以焦耳表示。焦耳相當于用1N(牛頓)的力,共作用點在力的方向上移動l m(米)所做的功。因此,在單位制中,焦耳是功和能的單位,采用這種單位使計算簡化,焦耳的符號為J。我國法定熱量單位為焦耳。
焦耳與卡之間的換算為:
1 kJ(千焦耳)=0.239kcaI(千卡)
l kcal(千卡)=4.19kJ(千焦耳)
其它常用換算公式為:
1 kcal(千卡)=3.969 Btu(英熱單位)
l Btu(英熱單位)=252 cal(卡)
1 kcal(千卡)=427 kg·m(千克·米)
1 kW(千瓦)=860 kca1/h(千卡/時)
1 美國冷噸=3024 kca1/h(千卡/時)
1 日本冷噸=3320 kca1/h(千卡/時)
1.3 比熱
任何物質當加進熱量,它的溫度會升高。但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升高同樣溫度時,其所加進的熱量是不一樣的。為相互比較,把l kg水溫度升高1 ℃所需的熱量定為4.19kJ。以此作為標準,其它物質所需的熱量與它的比值,稱為比熱。如 l kg水溫度升高l ℃需4.19kJ,則比熱值為4.19kJ(kg·℃),而 l kg銅溫度升高l ℃只需0.39kJ,則銅的比熱為0.39kJ(kg·℃)。不同材料有各自的比熱值,下表為幾種材料的比熱值。
幾種材料比熱值
物資名稱 比熱kJ(kg·K) 物資名稱 比熱kJ(kg·K) 水4.19氨(液體)4.609冰2.095氨(氣體)2.179玻璃0.754空氣(干)1.006銅0.390鋼0.461
知道材料比熱值,就能計算出對它降溫所需要除去的熱量。例如要將5kg 70℃的水冷卻到15℃,則需除去的熱量為: Q=mcD t = 5×4.19×(70-15)=l152.25 kJ式中:
m: 水的質量,kg; c:水的比熱kJ(kg·K);D t:溫度差值 K。
1.4 顯熱
對固態、液態或氣態的物質加熱,只要它的形態不變,則熱量加進去后,物質的溫度就升高,加進熱量的多少在溫度上能顯示出來,即不改變物質的形態而引起其溫度變化的熱量稱為顯熱。如對液態的水加熱,只要它還保持液態,它的溫度就升高;因此,顯熱只影響溫度的變化面不引起物質的形態的變化。例如機房中、其計算機或程控交換機的發熱量很大,它屬于顯熱。
1.5 潛熱
對液態的水加熱,水的溫度升高,當達到沸點時,雖然熱量不斷的加入,但水的溫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點,加進的熱量僅使水變成水蒸氣,即由液態變為氣態。這種不改變物質的溫度而引起物態變化(又稱相變)的熱量稱為潛熱。如計算機房中、工作人員人體發熱以及換氣帶進來的空氣含濕量,這些熱量稱為潛熱。(全熱等于顯熱與潛熱之和。)
1.6 壓力
氣體由分子組成,億萬分子在無規則的運動中,頻繁撞擊容器內壁,在內壁單位表面積上垂直產生的力稱為壓力。在工程中測量氣體壓力的常用單位是:千克/厘米2、或為mmHg(毫米汞柱),我國的法定單位是 Pa(帕斯卡)。
a. 大氣壓力 包圍地球的空氣層對單位地球表面積形成的壓力稱為大氣壓力。通常用 B表示。單位用帕 Pa或千帕 kPa表示。
大氣壓力隨各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存差異。還因季節、氣候的變化稍有高低。由于大氣壓力不同,空氣的物理性質和反映空氣物理性質的狀態參數均要發生變化。所以,在空氣調節的設計和運行中,要考慮當地氣壓的大小,否則會造成一定的誤差。
壓力分三種:用儀表測定的壓力(稱工作壓力,即表壓力)、當地大氣壓和絕對壓力。其相互關系:
絕對壓力=當地大氣壓十工作壓力
只有絕對壓力才是濕空氣的狀態參數。
b.水蒸汽分壓力與飽和水蒸汽分壓力
在濕空氣中,水蒸汽單獨占有濕空氣的容積,并且有與濕空氣相同溫度時所產生的壓力,稱為水蒸汽分壓力,用Pq表示。
濕空氣是干空氣和水蒸汽組成的混合氣體,因此濕空氣的總壓力應由干空氣分壓力 Pg;與水蒸汽的分壓力Pq迭加而成。
即 P=Pg十Pq
或 B=Pg十Pq
在空調工程中所考慮的濕空氣就是大氣,所以濕空氣的總壓力P就是當地大氣壓力B。
在一定溫度下,空氣越潮濕,其水蒸汽含量就越多,水蒸汽分壓力就越大。當水蒸汽含量超過某一限量時,多余的水蒸汽就會凝成水析出。這說明,此時,濕空氣中的水蒸汽含量達到限度、該濕空氣處于飽和狀態,稱飽和空氣;此時相應的水蒸汽分壓力稱為飽和水蒸汽分壓力。該壓力僅取決于溫度,溫度越高,其壓力值越大。
于此同時,壓力和沸點的關系也很大,降低壓力能使液體的沸點降低,增加壓力則使沸點升高。因此每一個作用于液體的壓力就有一個對應的沸點。例如1.0133×l05Pa下。水在 100℃時沸騰;若壓力升高到2.41×105Pa,水的沸點為138℃;若壓力降低到0.43×105Pa,水的沸點為84.5℃。在制冷系統中,用控制蒸發壓力來達到控制蒸發溫度的目的。
1.7 蒸發與沸騰
蒸發是指在液體自由表面進行氣化的過程。例如,水的蒸發。衣服的涼干過程。蒸發是由于液體表面上具有較高能量的分子克服液體分子的引力、穿出液面到達空間而形成的。在相同環境下、液體溫度越高,則蒸發越快。制冷工程中,許多問題都涉及到蒸發過程,例如冷卻塔及空調中的加濕與干燥過程等。紅外加濕器的加濕屬表面蒸發過程。
沸騰是指液體內部產生氣泡形式的劇烈氣化過程。例如,水的燒開過程。在一定壓力下,液體加熱到一定的溫度才開始沸騰。在整個沸騰過程中,液體吸收的熱量全部用于自身的容積膨脹與相變,故氣液溫度保持不變。如電極加濕器屬于沸騰過程。
1.8 導熱系數(亦稱熱導率)
導熱系數是表示一種材料傳導熱量能力的一個物理量。如兩塊同樣厚的材料,一塊是銅塊,一塊是軟木塊,把它們放在比本身溫度高的環境中,可立即感覺到銅塊溫度升高,而對軟木塊則在短時間內感受不到。這說明兩種材料對熱量傳導的能力不同,把這種材料對熱量的不同傳導能力以數字表示就稱為導熱系數,其數值等于:當材料層的厚度為 l m,兩邊溫度差為1 ℃,在 1 h內通過 l m2表面積所傳導的熱量,以符號l 表示,單位是 kcal/mh℃,國家法定單位是 W/mK或用 J/mhK表示,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W/mK = 0.860 kcal/mh℃。
不同材料有不同導熱系數,它與材料的成份、密度、分子結構等因素有關。
同一種材料,影響其導熱系數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和濕度。密度大則導熱系數大,濕度大則導熱系數亦大。
1.9 放熱系數
當凍結一種物質時,如在表面吹風則它的凍結速度比不吹風時快。表示這種不同物質之間在不同狀態下換熱能力的物理量稱為放熱系數,其數值等于每小時、每平方米面積上,當流體和固體壁之間的溫度差為 l ℃時所傳遞的熱量。以符號a表示,其單位為 kcal/(m2h℃),單位制是 W/(m2 k)或 J/(m2h℃)、兩者之間換算關系為:1W/(m2K)=0.860kcal/(m2h℃)
1.10 傳熱系數
熱量從高溫側流體透過平壁轉移到低溫側流體。
這種熱量傳遞的能力除與兩側溫差、傳熱面積的大小有關外,還與平壁的導熱系數,平壁的厚度及壁面兩側的放熱系數有關。
把所有因素列成一個方程式,即:
Q=KFD t (kJ/h)
式中:Q:傳遞的熱量(kJ/h);F:平壁的表面積(m2);D t :溫差 D t=t1-t2(℃);K:傳熱系數 kJ/(m2h℃)
K為傳熱系數,它數值上等于當兩側溫差 l℃時、l h通過 l m2傳熱面積,從一側熱流體傳到另一側冷流體所傳遞的熱量。單位是kJ/(m2h℃)或 W/(m2k)。
1.11 比容和密度
單位容積的濕空氣所具有的質量稱為密度。用符號r 表示,即:
而單位質量的濕空氣所占有的容積稱為比容,用符號 V表示,即:
式中: m:濕空氣的質量,單位為 kg;
v:濕空氣占有的容積,單位為 m3。
兩者互為倒數,因此,只能視為一個狀態參數。
1.12 濕度
濕度是表示濕空氣中含有水蒸汽量多少的物理量,有三種表示方法。
a.絕對濕度
l m3濕空氣中含水蒸汽的質量。符號為Z,單位為 kg/m3,即:
式中:mq:水蒸汽質量,單位為kg;
V:水蒸汽占有的容積,即濕空氣的容積,單位為 m3。
絕對濕度使用起來不方便。它不能直接反映出濕空氣的干濕程度。
b. 含濕量
每公斤干空氣所含有水蒸汽量稱為含濕量,符號為d,單位為 kg/kg(干),即:
式中:mq:濕空氣中水蒸汽質量,單位為kg; mg:濕空氣中干空氣質量,單位為kg。b.相對濕度濕空氣中水蒸汽分壓力和同溫度下飽和水蒸汽分壓力之比,稱為相對濕度。用符號j 表示,即:式中:Pq:水蒸汽分壓力 Pqb;同溫度下飽和水蒸汽分壓力 從式中可知,j 值小,表示空氣較干燥,反之,空氣較潮濕。當j =0時,為干空氣;j =100%時,為飽和空氣。從j 值大小可直接看出空氣的干濕程度。 j 和d都是表示空氣的濕度參數,含意卻不同,d表示水蒸汽的含量多少,卻不能表示空氣接近飽和的程度;而j 能表示空氣接近飽和程度,卻不能表示水蒸汽的含量多少。
1.13 露點溫度
在一定大氣壓力下,含濕量不變時空氣中的水蒸汽凝結為水(凝露)的溫度。在d不變時,空氣溫度下降,由未飽和狀態變為飽和狀態,此時空氣的相對濕度j = 1O0%。在空調技術中,把空氣降溫至露點溫度,達到除濕干燥空氣的目的。
1.14 焓
焓是濕空氣的一個重要參數。是一個內能與壓力位能之和的復合狀態參數。
在空調過程中,濕空氣的狀態經常發生變化,焓可以很方便確定該狀態變化過程中的熱交換量。濕空氣的變化過程是定壓過程,焓差等于熱交換量,即:
t D h=D Q=cmD t
式中:D h:焓差 kJ/kg(干) D Q:熱交換量 kJ/kg m:濕空氣的質量 kg c:濕空氣的定壓比熱 kJ/(kg℃)1.15 靜壓、動壓、全壓
在選擇空調或風機時,常常會遇到靜壓、動壓、全壓這三個概念。根據流體力學知識,流體作用在單位面積上所垂直力稱為壓力。當空氣沿風管內壁流動時,其壓力可分為靜壓、動壓和全壓,單位是 mmHg或 kg/m2或 Pa,我國的法定單位是 Pa。
下面是引起很多人注意的問題------------------
a. 靜壓(Pi)
由于空氣分子不規則運動而撞擊于管壁上產生的壓力稱為靜壓。計算時,以絕對真空為計算零點的靜壓稱為絕對靜壓。以大氣壓力為零點的靜壓稱為相對靜壓。空調中的空氣靜壓均指相對靜壓。靜壓高于大氣壓時為正值,低于大氣壓時為負值。
b. 動壓(Pb)
指空氣流動時產生的壓力,只要風管內空氣流動就具有一定的動壓,其值永遠是正的。
c. 全壓(Pq) 全壓是靜壓和動壓的代數和: Pq=Pi十Pb 全壓代表 l m3氣體所具有的總能量。若以大氣壓為計算的起點,它可以是正值,亦可以是負值。
通常采用的濕度計是由兩支經校正的溫度計組成的。一支溫度計的水銀球外而包著紗布,紗布下面浸在清潔水里,另一支溫度計的水銀球不包沙布。水銀球包著濕紗布的溫度計叫做濕球溫度計,用它測得的溫度叫做濕球溫度,用t濕表示;水銀球沒有包紗布的溫度計叫做干球溫度計,用它測得的溫度叫做干球溫度用t干表球。
當空氣濕度較小時,包在濕球外的紗布中所含的水分要向空氣中蒸發。水分蒸發時從濕球吸取熱量,使得濕球溫度小于干球溫度,也就是小于空氣的溫度。干球溫度和溫球溫度之間的差值,叫做濕度計差,或稱干、濕球溫度差,因其關系到蒸發能力,所以也可把濕度計差的數值干燥勢,即:
ε=t干-t濕
空氣越干、濕度計差的數值越大,空氣容納水蒸汽的能力越強,反之,空氣越濕、濕度計差的數值越小,空氣容納水蒸汽的能力越弱,當空氣完全被水蒸汽所飽和時,濕度φ=100%,干球溫度和濕球溫度相等,濕度計差的數值為零.
第五節焓enthalpy
為了引出焓這個概念,我們先討論恒容和恒壓過程的熱效應。
對于一個封閉體系,△U=Q-W,封閉體系,恒容變化(不做體積功),且不做非體積功時,△U=Q,即封閉系、恒容、W'=0時,△U=Qv(Qv為恒容熱效應),dU=δQv 。
上式是熱力學中常用的一個公式,使用此公式時,一定要滿足前面的條件,請大家注意,在熱力學中用公式必須滿足條件。
在化學中,我們更關心恒壓過程,因為化學效應一般是在恒壓條件下進行的。
封閉體系、恒壓時,△U=Qp-W,若W'=0,則Qp=△U+W=△U+Pe△V=U2-U1+(PeV2-PeV1),因恒壓Pe=P1=P2,則Qp=(U2+P2V2)-(U1+P1V1),為了數學表達的方便,引進一個物理量,焓:H=U+PV,這里要說明一下,焓在這里無明確的物理意義,可以理解為,為了表達方便,專門設為一個符號,H即U+PV,之所以要提出焓這一物理量,是因為U+PV經常會用到,所以專門用一個符號來代替它。則上式 Qp=H2-H1=△H。
∴封閉體系、恒壓、W'=0時, Qp=△H ,dH=δQp 。
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H是狀態系數,因為U、P、V都是狀態系數,狀態確定,U、P、V都是一定值,當然H也是確定值,也就是說從始態→終態,所有途徑的△H都是的一樣的,也就是說,在計算△H時,可以設計一條方便計算得途徑。
焓是熱力學的基本概念,以后經常要用到。總的來說,封閉體系不做非體積功時的過程,內能變化可以通過測定恒容熱效應來求,焓變可以通過測恒壓熱效應求得。
§1.4 焓
設體系在變化過程中只做體積功而不做其它功(Wf=0),DU = Q - W,又因為本章中所討論的問題均不包括其它功,所以習慣上仍將體積功寫為W,而不再加下角標“e”,即
DU = Q - W (1.7)
如果體系的變化是等容過程,則DV = 0,因此 W = 0,所以
DU = QV (1.8)
如果體系變化是等壓過程,即p2 = p1 = p外
U2 - U1 = Qp - p(V2-V1) (1.9)
Qp = (U2 + pV2) - (U1 + pV1)
若將(U+pV)合并起來考慮,則其數值也應只由體系的狀態決聲(因為U、p和V都是由狀態決定的)。在熱力學上我們把(U+pV)叫做焓(enthalpy)或熱函(heat content),并用符號H表示。
H == U + pV (1.10)
由于我們不能確定體系內能的絕對值,所以也不能確定焓的絕對值。焓是狀態函數,具有能量的量綱,但沒有確切的物理意義,它的定義是由上式所規定下來的,不能把它誤解為是“體系中所含的熱量”。我們所以要定義出一個新函數H,完全是因為它在實用中很重要,有了這個函數,在處理熱化學的問題時就方便得多。
當體系在等壓條件下,從狀態(1)變到狀態(2)時,根據定義和式(1.9)可得
D H == H2 - H1 == (U2 + pV2 ) - (U1 + pV1 ) = Qp (1.11)
從式(1.8)和(1.11)可以看出,雖然體系的內能和焓的絕對值目前還無法知道,但是在一定條件下我們可以從體系和環境間熱量的傳遞來衡量體系的內能與焓的變化值。在沒有其它功的條件下,體系在等容過程中所吸收的熱量全部用以增加內能;體系在等壓過程中所吸收的熱量,全部用于使焓增加。這就是式(1.8)和 (1.11)的物理意義。由于一般的化學反應大都是在等壓下進行的,所以焓更有實用價值。
原創作者:江蘇良一冷卻設備有限公司